基礎知識
材料方面
一、復合材料(Composite Material)的定義
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質所制成的材料叫做復合材料。
纖維強化復合材料(fiber reinforced)
分散相
(補強材) 粒子強化復合材料(particle reinforced)
復合材料
FRP(Plastic)
有機類
ERTP(Thermoplastic)
相連續
(基材) FRR(Rubber)
無機類 FRM(Metal)
FRC(Ceramic)
纖維(Fiber)
補強材:提供復材絕大部分的強度(strength)及強性模數(Modulus)即復材的機械性能主要取決于所使用的纖維。
基材( matrix)
基材的功能
傳送或分散應力至每根纖維上
固定纖維所需的排列方向
(1) 保護纖維免受摩擦或外界的侵蝕破壞
(2) 結合各纖維免受應力的破壞或變形
2、 分類:
可分為熱固性樹脂(Thermosetting)和熱塑性樹脂(Thermoplastic)兩大類。
熱固性樹脂主要包括不飽和聚酯(UP)、環氧樹脂(Epoxy)及聚亞酰胺樹脂(Polyimide 、BMI)
熱塑性樹脂主要包括:PE、Polysnfone等高性能工程塑膠。
碳纖維的特性與功能
(一) 碳纖維和其它補強材的機械性能比較
復合材料的補強材料有玻纖、碳纖、硼纖、碳化矽、鋁、芳香族的等各種相位,在選用補強材料時,首先是根據抗拉強度和抗拉彈性系數加以決定,對航空、航天等機具,重量對其性能影響極大,也就是輕強度特性極為重要,強度和彈性系數分別除以比重的比強度和比彈性大者,是航太工業所追求的材料,玻纖的彈性系數為70-80Gpa,東洋紡織公司所開發的可達,硼、碳化矽、氧化鋁等無機纖維的彈性系數為200-400,碳纖維為不等。
(二) 不同類碳纖維的性能比較
碳纖維是由六個具有SP2軌道的碳原子構成平面則會形成和石墨類似的結晶構造,結晶若沿著纖維軸理論強度為180Gpa,理論彈性系數為1020Gpa,目前碳纖實測強度以結晶(whiskwer)的21 Gpa最高,彈性系數則以UCC公司Pitch類碳纖維試驗品的965Gpa最高。
碳纖維化復合材料的優缺點
優點:
(1) 強度和彈性系數高、比重小
(2) 疲勞強度高
(3) 比金屬的震動衰減性好
(4) 潛變小
(5) 耐摩耗性佳,摩擦系數小
(6) 熱的扭安定性良好
(7) 極低溫度下的熱傳導性小
(8) 耐腐蝕及耐化學性優異
(9) 具有導電性但為非磁性體
(10) X光射線的透過性大
(11) 具有電波的遮蔽性
缺點:
(1) 破壞伸度小,有剪斷或鉆孔時,靜力強度就會大幅度下降,而且耐沖擊強度低;
(2) 和纖維方向相比,非纖維方向及層間的物性低落,在最后破壞前和纖維方向成90度的橫方向會龜裂,受沖擊時會產生層間剝離,因此受沖擊后殘存強度低落;
(3) 在吸濕情況下,高溫時的物性低落。
纖維強化復合材料中纖維作用 :
? 承受主要負載
? 限制微裂紋延伸
? 提高強度與剛性
? 改善抗疲勞性、抗潛變性
? 提高材料使用壽命與可靠性
纖維強化復合材料中基材作用 :
? 傳送應力 , 分散應力
? 固定纖維方向
? 決定復材的電氣特性、化學性質
? 決定復材最高使用溫度